我又梦见了
中世纪般的黄金和富庶
也梦见了
涂着酥油的羊肉和松枝火把
一切都是如此的安逸
舒适和美好
约瑟夫·洛克
《雾海上的旅人》,1818年,汉堡美术馆
弗里德里希的这幅油画
是洛克生前最喜爱的艺术作品
他常常自比画面中的旅人
“孤独,迷茫但又无所畏惧”
洛克和五位护卫,1928,亚丁央迈勇雪山南侧
央迈勇雪山即文殊山
是亚丁三怙主雪山之一
面对考察区域复杂的社会生态
洛克常常需要雇佣大量的武装人员
从营地望央迈勇雪山,1928年
洛克在丽江的卧室,1927年
该房间的布置
与下图形成了某种文化性对比
左侧上方是晾晒底片的长线
洛克在书房,1936年,云南昆明
在洛克的笔下
昆明比丽江更排外
“昆明并不适合我”
果洛地区部族首领和他的妻子,1929年
为了感谢他们的帮助
洛克将两张美国明信片送给了他们
在玉龙雪山附近午餐,1923年
白族男子在背负行李,1923年
根据洛克的记录
当地的白族似乎不太喜欢
“民家”这个称呼
怒江上游的怒族部族成员,1923年
居中者为他们的首领
由于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因此当地人并不排斥洛克的到来
丽江北部村落的纳西少女,1924年
“一位即将出嫁的少女”
衣着华丽的永宁摩梭少女,1928年
为了配合洛克的拍摄工作
少女换上了盛装
参拜卓尼寺的藏族少年,1926年
卓尼寺内景,1925年
据洛克本人的书信
他花了巨资请到了卓尼版《大藏经》
该版《大藏经》传世稀少
卓尼寺外的藏族女孩,1926年
卓尼寺的主殿内景,1925年
远处供台的酥油花
“令我久久地沉醉”
卓尼寺的法舞,1925年
VoL.1
孤独的“边界人”
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晚年的洛克如往常一般抱怨着:“我难以忍受这单调的生活,我的心态仍旧年轻”。1951年,洛克回到了他最初从事研究的夏威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那就是这东西的交界之地”,作为洛克传记作者的美国学者萨顿这样写道。
《约瑟夫·洛克传》,1974年
李若虹所译的中文版
于2013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检查植物种子的洛克,1927年
自1949年8月离开中国之后,洛克就一直专注于其“引以为傲”的纳西学研究。在檀香山寄居的岁月里,除了带病完成了《纳西经书目录》并整理《纳西族文化与生活》的手稿外,他还一直期望可以在第二年的生日看到《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词典》能够正式出版。1962年12月5日,因长期带病工作,洛克最终在摆满纳西经文和考察影像的卧室里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8岁。
《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词典》上卷,1963年
木里王的顾问和侍卫,1924年
为了完成洛克的遗愿,《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词典》的上卷在第二年的1月13日正式在罗马出版,而这一天正是“坏脾气老头”洛克的生日。附有更多图像和洛克本人注解的该书下卷却一直到1972年才姗姗问世。
牛津大学的藏学泰斗,迈克尔·阿里斯教授于1982年整理出版了洛克生前较为重要的人文社科类考察影像,并为其取名为《喇嘛,王公和强盗:约瑟夫·洛克拍摄的中国藏地边陲》。
《喇嘛,王公和强盗》
该书于1992年再版
阿里斯在书中将洛克总结为“如所有浪漫主义者一般矛盾的孤独个体”,并且认为洛克的一生都是在和规则相抗争,某种独特的“英雄气概”令他在旁人看来是如此具有双面性。他的确在书中将纳西族助手称之为“朋友”,但在成书时却不具体署名。他也的确终生未婚,但在各种信件中却毫不遮掩自己愿与爱人共同生活在丽江小村落的想法。
他孤独地凝视着“边界”之外的人群,却又常常脱离“边界”的束缚而存在。正如同时期的另一位记录者斯诺所言:“我的朋友洛克是高贵又自以为是的贵族,但他又是如此的幽默且心存善意”。
约瑟夫·洛克,1959年
VoL.2
向“尊贵的野蛮人”致敬
《消失的地平线》,1933年
多年以后,洛克仍旧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詹姆斯·希尔顿所写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即使人们都确信希尔顿主要受到了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影响。比起小说主人公对于“香格里拉”的预设认知,甘青滇地区的考察经历使洛克对于这片土地的态度不断发生着质的改变。
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洛克的确将目的地看作“伊甸园般的研究乐园”;但随着考察的不断深入,“伊甸园”中的“自然之子”和他们的文化又再次唤醒了洛克自小关于“异域”的想象。正是这种可溯源的“异域情节”使洛克在字里行间中充满某种客观描述外的“个体补充”,而他的许多补充更像是在为自己的想象积累素材。
云南德钦北部的村落,1923年
北边的山谷可以通向巴塘
卓尼王的宫殿,1925年
下有宫殿
上有寺院
卓尼王洛桑丹增朗杰多吉,1925年
卓尼王的汉名为杨积庆
洛克称其为“一个谨慎的政治家”
洛克与他谈论了
刚刚发生的第二次拉不楞事件
洛克的考察起始于1922年,就是在这一年美国农业部资助他到云南地区采集植物标本。到了1923年,洛克正式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达成合作关系,并于1924年发表了关于纳西族驱魔仪式和木里王国的特约文章。在被木里方面拒绝的情况下,洛克仍旧以“会有所牺牲”的态度踏上了行程。在历时五天后,洛克来到了永宁土司控制的区域,并获得了永宁土司的帮助。
虽然在接下来的路程中受到了多方势力的阻拦,洛克还是在不久后到达了其心向往之的木里。木里王具有双层身份,他既是格鲁派的高僧也是地方的首领。“气质高雅且声音柔和”的第十六任木里王慈城扎巴并没有表现出对洛克的敌意;相反,热衷于谈天说地的木里王还和洛克探讨起了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洛克在此后又多次到了木里,并和木里王成为了朋友。
木里王的两名侍卫,1929年
作为木里王的近侍
士兵服装的装饰性较强
木里王慈诚扎巴,1928年
木里王的妹妹和她的侍女,1929年
自1924年7月开始,洛克转而与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合作,开始计划前往祁连山和阿尼玛卿雪山考察生态。在此前与英国作家乔治·佩雷拉的交谈中,洛克首次了解到了阿尼玛卿雪山的独特魅力与考察价值。
1925年4月,洛克首次到达卓尼地区并在第二年尝试前往阿尼玛卿雪山。需要注意的是,洛克并没有完全靠近雪山,而只是在1926年7月望见了主峰的一部分。
乔治·佩雷拉,1918年
第一位从北京到达拉萨的欧洲人
《阿尼玛卿山神》,18世纪,ChristiesNewYork
洛克身穿卓尼的传统服饰,1928年
由于果洛地区复杂的部族生态与神山观念,洛克没能完成他最重要的考察项目。在此期间,为了弥补自身在生态考察方面的遗憾,洛克对甘青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开展了更为细致的记录。
从1928年到1929年间,洛克发表了三篇关于卓尼地区的专题文章,并在1931年完成了关于亚丁三怙主雪山的考察报告。
青海湖附近的部族新娘,1925年
对于洛克而言,甘青地区的考察经历使他开始重新思考所谓“文明与野蛮”的传统论调。在对卓尼社会的观察中,洛克发现东方族群,尤其是亚洲腹地的各个族群存在着一种西方社会所难以理解的和谐感与文明观。
自1932年开始,洛克试图通过系统研究纳西族的社会与文化,以帮助自己理解其所面对的这片广袤天地。
摩梭领主和他的战士,1928年
拉卜楞寺,1928年
丽江福国寺,1923年
云南最大的噶举派寺院
丽江木府的家寺
一位英俊的苯教徒,1928年
永宁地区的东巴教仪式,1928年
昆明号的首飞仪式,1936年2月3日
昆明号是第一架落地丽江的飞机
身穿西装并且手持礼帽者为洛克
或许,我们都无法完全理解这位周游于腹地边陲的浪漫主义者;但似乎有些冲动和热爱是可以引起共鸣的。洛克所呈现的真实和他所依恋的想象是共存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在近百年后跟上他曾经的步伐,并探究这天地间的无限光阴与生存图景。
永宁扎美寺,1928年
僧人在燃灯节展出宗喀巴的巨幅唐卡
以纪念这位格鲁派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