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狂人实验室和游戏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狂人实验室和游戏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残忍的莫过于以“自身”做实验,试想一下一个人能拿着手术刀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的对象,那这个人得有多“残忍”,才能对自己下这样的狠手。
历史上就曾有这么一个人他把一个导管插进了自己心脏里——沃纳·福斯曼(Werner Forßmann)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类似我们现在的心导管插入术,只不过,他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1929年,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好了铺垫完了,我们来说说这个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
福斯曼是一名德国医生,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外科实习医生,但,就是这么一个实习生在自己身上完成了历史第一例心导管术实验。
当年,欧洲医生普遍认为研究治疗心脏疾病是医学社会主流的手术,心脏是禁区。然而,福斯曼医生被一本生理学教科书启发,那本书里描述了讲一个借助气囊辅助测量心内压,将一个细长的管子放入一个马的颈静脉,然后推入马的心脏。受到这个实验的启发,福斯曼医生认为,人也是通过手臂的静脉进入心脏。
说干就干,因为这一实验并没能找到实验者,亦或者说,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找到实验者。但是福斯曼医生也是个狠人,为了证明接触心脏的唯一方法并非打开胸腔,于是决定以自身做实验。
就这样,福斯曼切开了自己肘窝的静脉,同时将一根长65cm非导管慢慢导入到了心脏,并插着管子操作x光,利用x光成功将导管推至了右心房。同时拍下了一张x光片,用自体证明了可行性。
虽说福斯曼医生完成了试验,并将自己的成果发表成论文贡献给医学界,但,却没有获得当时医学界的认同,加上一系列的挫折导致福斯曼医生转型做了泌尿科医生,没去继续研究心脏。
直到1956年,福斯曼医生与另外两名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奖金,以表彰他们对心脏导管术的创世及对循环系统病理变化的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来说说发生于上个世纪苏联的“双头狗”实验,虽然这个实验的试验品是狗,但对于狗来说这就是个残忍的实验!
事发于1959年的苏联!在当时苏联的医疗水平相对来说已经非常发达了,于是他们通过不断地做实验来证明他们的种种奇葩想法,而“双头狗”实验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实验的发起人是前苏联器官移植专家弗拉基米尔·德米科霍夫,他做这个实验的目的除了技术挑战外,更重要的就是他想看看一只狗有两个头它们该如何生存,于是他也顾不上什么伦理道德了,就着手了他的实验!
在手术前德米科霍夫挑选了两条健康状况非常好的试验狗,然后他用药品使其中一条狗陷入假死状态,并以最快的方式将这条狗的头部与身体分离,接下来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个狗头嫁接在另一条狗身上,最后他成功地将两条狗变成了一条狗,并让它们活了过来!
这个实验在当时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但为什么要说它残忍呢?这是因为两条狗虽然已经成为了一条,并且共用着同一具身体行动,但在不久后,这条狗身体发生了衰败,最终导致了这条“双头”狗死亡,变成了真正的“一尸两命”!
事实证明,德米科霍夫的实验失败了,而失败的最终结果是残忍的剥夺了两条狗的生命,虽然只是两条狗,但它们也是无辜的!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让我支配一个特殊环境,我可以都把他们训练成随便一种专家。”这是上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说的一段话,这位专家曾经做过一个很残忍的实验,而实验的对象是一个只有九个月大的婴儿。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用每天一美元的报酬在一个诊所的没有文化的奶妈那里聘用了她的儿子,一个只有九个月大的男婴。华生认为这个孩子“镇定且被动”,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实验对象,此时的这个婴儿还不能走动,只能在地上爬行。
华生是一个环境决定论的坚定拥趸者,他认为任何健康正常的孩子都能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形成特定的行为和性格。于是在1920年,华生用这个九月大的婴儿进行了一个条件反射原理的实验,验证人的恐惧可以后天习得。而这个实验中,这名婴儿并没有被记录自己的真名,只是用“艾伯特”作为实验代号,所以这个实验被称为“小艾伯特实验”。
在九个月大时,艾伯特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情感实验,华生让他接触了白鼠、猴子、兔子、狗、棉絮、有头发和没头发的面具、燃烧的报纸等等物品,发现艾伯特对此并没有感到恐惧。
等到两个月后,艾伯特十一个月大时,华生的实验正式开始。一开始艾伯特在一间房间中间桌子上所放的床垫上坐着,华生让白鼠在艾伯特的身边爬动,艾伯特对白鼠并没有表现出恐惧,甚至会触摸白鼠。
当艾伯特开始触摸小白鼠后,华生在艾伯特的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着的铁棒,产生巨大的声音。在突然听到响亮的声音后,艾伯特开始感动恐惧并大哭起来。多次反复进行实验后,艾伯特看见白鼠出现在房间里就会感到恐惧和痛苦,会边哭边转身试图爬着离开。艾伯特将让他感到恐惧的巨响和他所看到的白鼠联系到了一起,对白鼠产生了因为巨响而造成的恐惧心理。
在实验的第17天后,艾伯特的情况愈发严重。当华生将一只并不是白色的兔子放进房间时,艾伯特也会开始感到不安。而后,当华生把狗,毛大衣,放在他的面前,甚至华生自己戴着圣诞老人的白色胡须面具出现在艾伯特面前,艾伯特同样会表现出不安的情况。
实验看上去的确论证了华生的观点,艾伯特的恐惧确实是在后天人为的控制下形成的。而实验残忍的地方在于,华生将一个九个月大的婴儿像小白鼠一样进行实验,可实验结束后,华生并没有如其在开始前所说的那样,对艾伯特进行脱敏治疗,华生自己创造了一个原本不存在恐惧的婴儿。
让人唏嘘的是,华生认为的艾伯特“镇定且被动”的原因,是因为艾伯特自身患有脑积水,存在痴呆的迹象。因为艾伯特不是正常儿童,继而证明华生的实验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最让人惋惜的是,艾伯特在六岁时就过世了,而艾伯特在生前并没有摆脱对毛绒东西的恐惧,成为了现代科学史上牺牲的最小的婴儿。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斯坦福监狱实验”无疑是最残忍,最恐怖的一场实验,它的残忍不在于血腥,它的恐怖不在于重口,而是在于这场实验触目惊心的裸露出6天足以将一个人变成大恶魔的事实!所以“人性本恶”吗?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飞利浦为了研究人性能否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变坏;实施了一场实验-研究监狱生活的心理实验,他以每天15美元作为酬劳召集了一批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做什么呢?一部分人做狱警,一部分人做囚犯,一部分人做替补,这就是所谓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当然这场实验中的角色全是服务于实验,也就意味着角色并不是真的,同时也因为这场实验的群体都是一些心理健康的人,所以实验提出者飞利浦认为这场实验最终会以无聊告终,可是他没想过的是,这场实验最终带来了心理上的震撼,人性上的谴责!
实验开始,一批“囚犯”被非常正式化的流程带往至监狱,开始的第一天,召集的角色们被告知该实验需要遵循以下条件:
1.忘记自己真实的身份,现在你就是囚犯,你就是狱警!
2.狱警不能肉体惩罚囚犯。
3.狱警必须听飞利浦以及助手的话。
4.把场景当作真实的场景!
5.狱警必须维持监狱秩序。
说白了,美国的恐怖片是暴力血腥给你视觉上的刺激,例如《电锯惊魂》《隔山有眼》《致命弯道》等等系列,日本,韩国的恐怖片是以昏暗的场景,忧郁低沉的背景音乐,突然切换的长镜头给你心灵上的暗示与刺激,让人不寒而栗,例如《午夜凶铃》《贞子》等等,而香港的恐怖片大多是长镜头的突然切换和诡异的背景,黑夜,独自一人,身处诡异无人的山庄等等元素,例如《山村老尸》等等。
《变蝇人》是人体恐怖电影大师大卫·柯南伯格导演所有作品中商业上最成功也最恐怖
的作品。电影讲述性情古怪的天才科学家赛斯·布朗多(SethBrundle, Jeff Goldblum扮演)发明了一部能传送物体的“电动传送机”,但还不太能正确地传送活体生物的故事。观众们第一次觉得传送实验中会发生恶心而诡异的变化是在一次传送一只猩猩时,但结果却是这只猩猩成功地被传送机传送了。
后来,布朗多又把他在一次晚宴上认识的女记者维尼卡(Veronica)带进了他的实验中,他把维尼卡带回家并给她看了近期的实验结果报告,这令维尼卡非常吃惊。布朗多还成功地将维尼卡传送到了他的床上,而在他和维尼卡第一次性行为之后,布朗多获得了灵感。
于是成功重写了传送机的程序并且解决了之前无法正确传送活体生物的问题。有一晚,愤怒的布朗多喝得大醉,于是做出了非常愚蠢的决定,那就是将自己作为活体传送的实验对象送进了传送舱。
当一只苍蝇和布朗多一起被送进传送舱之后实验就已经偏离了轨道,布朗多和苍蝇的DNA融合在了一起,于是后来这名科学家的身体缓慢而诡异地发生了基因突变,最后终于变成了“布朗多蝇(Brundlefly)”。
其实刚融合之初,布朗多一切都非常完美,因为他感觉到他的力气变大且精力旺盛,甚至还在一间酒吧里玩扳手腕比赛时轻松折断了一个男人的胳膊。但后来,布朗多的指甲开始脱落,而且他的皮肤下开始长出硬硬的长毛。
不久以后,他甚至会在进食之前先吐出一种酵素来溶解食物再进食,并且他还能做出攀爬在墙上和天花板上的苍蝇行为。
而可怜的维尼卡目睹了布朗多日益恐怖的突变过程,更震惊的噩耗是她怀上了布朗多的孩子,那么毫无疑问你会想:维尼卡的孩子多半也是比布朗多还恶心的变异婴儿。
影片最后的情节也同样惊悚,布朗多意图将维尼卡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和他自己三者融为一体,他相信这样能结合成“完美家庭”。作者对你们的忠告是千万别在吃午饭的时候看这片子,当然除非你也想像布朗多那样在进食之前先吐一团酵素出来溶解食物。
那可真的很多了。
机械师(人格分裂经典)
鬼影(复仇类型比较好看)
见鬼(原版中国主演舒淇)
午夜凶灵(原版是日本)
恶灵空间(最具逻辑性和悬凝性)
空难乘客(寻找死去的安息非常好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狂人实验室和游戏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狂人实验室和游戏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